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8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18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提高化学需氧量比色分析精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ODCr化学分析因其分析速度快、能够反映废水有机污染的程度,在水质监测和废水处理过程中是一种必测和经常测定的指标。测定方法目前有很多种,常用的有滴定法、比色法等。滴定法技术成熟,结果可靠,是我国环境监测标准中规定的测试方法,但是测试过程仍然繁琐、费时、消耗试剂多;比色法测试速度快,方法简单,试剂用量少,但测试的结果有一定的误差。为此,文章针对提高比色法测定CODCr精度进行了研究,并与滴定法进行了同步测试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测试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中氯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银电极为响应电极,用硝酸银溶液滴定水中氯离子,等当点时,产生电位突跃,以此确定终点电位,在仪器上锁定的此终点电位值,从而完成样品的自动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典型土壤酸碱缓冲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酸沉降和化肥施用等外源性酸输入的影响,三峡库区土壤面临着严重的酸化威胁。通过选取三峡库区两种典型土壤(紫色土和黄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酸碱滴定法对土壤酸碱缓冲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p H范围内,紫色土(p H 6.5~2.5、6.2~11.5)和黄壤(p H 5.6~2.8、5.5~10.7)的p H变化与外源性酸、碱加入量均呈线性相关关系。通过分段拟合获取的缓冲容量结果显示,紫色土酸、碱缓冲容量分别为101.3、34.6 mmol/kg;而黄壤酸、碱缓冲容量分别为105.3、38.0 mmol/kg。黄壤和紫色土主要受碳酸钙与阳离子交换的缓冲作用;缓冲体系及初始p H、机械组成等土壤理化性质的不同是导致库区典型土壤酸碱缓冲容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总体表现为黄壤酸、碱缓冲性能略优于紫色土。此外,由于近年来酸沉降和氮肥用量的增加,使得库区土壤面临的酸化威胁呈上升趋势。该结果对库区土壤环境容量和典型土壤酸化潜势等研究具有参考价值,还可为区域外源性酸临界值评估以及应对策略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测定水质总硬度最常用的是EDTA 滴定法,该法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锰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分析了锰对EDTA滴定法的影响,对比了两种掩蔽剂对不同浓度锰的掩蔽效果和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为EDTA滴定法测定高锰水体总硬度过程中不同掩蔽剂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氯离子含量是氨法脱硫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监控指标,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氨法脱硫浆液中的氯离子。结果表明,实验加入乙醇有利于增大电位突跃幅度;pH值为3~5时实验结果准确;加标回收率为90%~110%;与莫尔法相比,测定结果准确度、精密度更高,且不受灰分颜色干扰;与离子色谱法测定结果准确度、精密度相近,但测定高浓度氯离子电位滴定法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超声波强化EDTA洗脱及形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EDTA为洗脱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超声波强化洗脱正交实验,并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洗脱前后Cd、Cu、Pb、Zn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在EDTA浓度20 mmol·L-1、固液比1∶20、超声波作用时间16 min、超声波功率54%、洗脱次数4次的条件下,对4种重金属洗脱率最大,分别为:Cd 83.6%、Cu 58.8%、Pb 98.0%、Zn 43.0%.在实验所设浓度范围内,随着EDTA浓度的升高,重金属洗脱率均有降低.形态分析结果显示,超声波强化EDTA洗脱能显著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残渣态含量.除土壤中Zn残渣态去除率只有5.7%以外,超声波强化EDTA洗脱对土壤中Cd、Cu、Pb的残渣态去除率都很高,分别为81.6%、62.3%、93.8%.  相似文献   
17.
自动电位滴定法快速检测羟基自由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自动电位滴定仪,建立了羟基自由基浓度检测的一种新方法。对方法的检出限、精确度和精密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对试验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必要的讨论。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对羟基自由基的浓度进行了测定,并与常规氧化还原滴定法加以比较。结论:羟基自由基浓度的检出限为5.5×10-6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0.19%,灵敏度为1.7×104。该方法终点判断简单、操作简便、稳定性好、测定快速,可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测定羟基自由基浓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EDTA对Pb、Cd及Pb-Cd处理下茼蒿中叶绿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Pb、Cd及Pb-Cd复合污染土壤添加EDTA(乙二胺四乙酸)对茼蒿中叶绿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EDTA对茼蒿中叶绿素的含量影响大,致使叶绿素结构破坏、叶片失绿,甚至叶片全部枯萎.在Pb处理的土壤中,EDTA的添加水平为2.5 mmol/kg时,茼蒿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的含量比...  相似文献   
19.
Fe(EDTA)络合协同RDB去除NO废气效能及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一氧化氮(NO)的去除效率,在新型生物转鼓反应器(rotating drum biofilter,RDB)中,以FeⅡ(EDTA)络合协同RDB生物转鼓的耦合技术强化难水溶性NO的气液传质速率,提高生物还原效能为目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量FeⅡ(EDTA)被添加到RDB底部营养液后,能迅速吸收气相中的NO并生成FeⅡ(EDTA)-NO络合物,进而可通过反硝化实现同步脱氮和络合剂再生.在转速0.5 r.min-1、空床停留时间(EBRT)57.7 s、温度30℃、pH 7~8的实验条件下,RDB的净化效能随络合剂的投加而显著改善;FeⅡ(EDTA)质量浓度从0增至500 mg.L-1后,NO去除率从61.1%提高到97.6%,去除负荷从16.2 g.(m3.h)-1上升到26.7 g.(m3.h)-1.分析了FeⅡ(EDTA)络合协同净化NO的反应过程,建立了NO净化效率与FeⅡ(EDTA)添加浓度的关联方程,可较好地拟合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0.
Phytoremediation is a promising and cost-effective strategy to manage heavy metal polluted sites. In this experiment, we compared simultaneously phytoextraction and phytostabilisation techniques on a Cd and Zn contaminated soil, through monitoring of plant accumulation and leaching. Lolium perenne plants were cultivated for 2 months under controlle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a 27.6 dm3-pot experiment allowing the collect of leachates. The heavy metal phytoextraction was promoted by adding Na-EDTA (0.5 g kg−1 of soil) in watering solution. Phytostabilisation was assessed by mixing soil with steel shots (1%) before L. perenne sowing. Presence of plants exacerbated heavy metal leaching, by improving soil hydraulic conductivity. Use of EDTA for phytoextraction led to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 in shoots. However, this higher heavy metal extraction was insufficient to satisfactory reduce the heavy metal content in soil, and led to important heavy metal leaching induced by EDTA. On the other hand, addition of steel shots efficiently decreased both Cd and Zn mobility, according to 0.01 M CaCl2 extraction, and leaching. However, improvement of growth conditions by steel shots led to higher heavy metal mass in shoot tissues. Therefore, soil heavy metal mobility and plant metal uptake are not systematical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